编者按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经济增长5%左右的预期目标。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交出一份怎样的“成绩单”?经济运行呈现哪些特点和亮点?中国经济时报策划推出“六问经济半年报——解盘年中经济亮点”系列报道,从经济如何向上、结构如何向优、动能如何向新、产业如何向绿、外贸如何向好、民生如何向暖六个维度,观察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之“量”、转型之“效”、发展之“质”。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王丽娟
7月14日,2025年中国外贸半年报出炉。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1.79万亿元,同比增长2.9%,比前5个月加快0.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3万亿元,历史同期首次突破13万亿元,同比实现7.2%的较快增长;进口8.79万亿元,同比下降2.7%,降幅相比前5个月收窄1.1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有效应对外部冲击,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我国外贸在复杂环境下顶住压力、保持动力、展现活力。”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在介绍2025年上半年进出口情况时如是说。
逆势上扬总量创历史新高
“上半年,中国外贸表现超预期且韧性十足。在美国‘关税战’扰乱全球市场秩序、严重拖累全球外贸增长预期的背景下,中国外贸逆势上扬,总量创下历史新高,其中,6月份进出口均实现正增长。取得这一成绩实属不易,充分彰显了中国外贸抵御外部冲击能力的不断增强。”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尽管受到外部形势的不利影响,如特朗普政府滥施关税措施,中国贸易及产业仍展现出强劲韧性。”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孝松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半年出口保持较高增速,进口则出现小幅负增长,这一态势凸显了我国较强的竞争力。
从出口来看,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分析表示,上半年出口表现超预期有三大原因,一是超预期的关税政策。在4月“对等关税”出台之前的关税水平为20%,尚有对美“抢出口”的动力,东盟、拉美等转口地区是关税洼地,1—3月未被加征关税,4月“对等关税”出台后迅速下调至10%,有“抢转口”的空间。二是深化与非美经济体合作。“对等关税”的出台意味着特朗普政府在贸易层面不再单独针对中国,而是推出无差别的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甚至不惜牺牲传统西方盟友的利益,这为各国联合对抗美方提供了契机。我国借此机会推动贸易伙伴多元化,得以部分分散关税风险。三是采取以价换量策略。关税支出由美国进口商承担,美企为缓解压力要求与中方共担关税成本,降价是唯一解。
从进口来看,王孝松分析认为,同比下降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受贸易摩擦影响,我国对美采取反制措施。由于国内进口替代能力较强,不少产品实现国产化或转向其他国家进口,导致对美需求大幅下降,进而拉低整体进口规模。二是我国积极推进构建新发展格局,依托国内大市场强化内循环,内需持续释放并实现显著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外需,这也是进口同比下降的重要因素。
贸易强国战略导向发挥关键作用
上半年,在特朗普政府反复无常的关税政策扰动下,我国出口不仅以强大韧性抵御住了外部的不确定性,还呈现出积极的变化。
王令浚介绍,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我国外贸保持较强韧性,实现总量增长、质量提升、变量可控。首先是总量增长。我国进出口已经连续9个季度在10万亿元以上。今年上半年进出口比去年上半年增加了6000多亿元。其次是质量提升。我国外贸企业抓住全球能源转型新趋势,持续增加优质绿色产品供给,加速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最后是变量可控。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我们不断扩大“朋友圈”,拉紧经贸合作纽带,大力提振企业信心,共同应对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
张建平认为,上半年支撑外贸增长的积极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外贸多元化战略成效显著。在对美贸易有所下滑的情况下,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及东盟、欧盟等市场的贸易均保持稳健增长,为外贸整体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是贸易强国战略导向发挥关键作用。中国坚定走自主创新、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发展之路,依托全产业体系支撑、产业规模优势、集聚效应、供应链组织协作效率以及产品的性价比和质量,在全球竞争中不断拓展国际市场空间。
三是稳外贸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国家通过普惠金融支持外贸企业成长、发挥自贸试验区网络平台功能、实施包括RCEP在内的23份双多边自由贸易协定、鼓励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等一系列政策,形成政策合力并取得实效。
在王孝松看来,支撑我国外贸增长的原因,一方面是有强大的产业基础作为重要支撑。中国拥有健全的产业链,能够保障产品的稳定生产,而质优价廉的产品更具备较强竞争力,为贸易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在于科技创新力量持续增强。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引下,中国产品不断升级,质量和科技含量稳步提升,深受海外市场青睐。即便面临“贸易战”的冲击,仍能通过产品升级与科技创新助力化解风险、克服不利影响。
下半年中国外贸能够行稳致远
当前,个别国家滥施关税,违背国际贸易规则,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严峻挑战,近期多个国际组织下调了今年全球的贸易增速。尽管面临外部不确定性,但多元稳定的市场、创新优质的产品、应变求新的外贸主体,让我们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展望下半年,中国外贸仍面临诸多挑战。”张建平认为,美国关税政策的变化,全球外贸增长的不确定性、波动性和复杂性持续存在,全球化发展遭遇较大阻力,全球供应链协作效率降低。在此背景下,中国稳外贸的压力依然较大。不过,凭借上半年的良好基础、产业与外贸竞争力以及稳外贸政策的持续发力,预计下半年中国外贸能够行稳致远,实现稳外贸的目标。
王孝松也认为,下半年外贸仍将保持平稳增长。5月,中美在日内瓦达成协议并发表联合声明;6月,双方又在英国签署协议的具体执行方案,显示出双方秉持互利共赢姿态推进贸易关系的积极动向。此外,中国与欧盟、东盟的贸易发展态势理想,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也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多元市场的拓展成效显著。同时,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稳外贸政策效果不断显现,将支撑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平稳发展。因此,对于下半年的外贸形势,整体持乐观预期。
下半年外贸如何持续向好,完成全年目标?王孝松建议,若要推动外贸更好发展,未来可从两方面着力。一方面是扩大制度型开放。开放与改革相辅相成,制度型开放涉及国内制度变革,包括优化营商环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等。通过主动扩大单边开放,既能为国内市场提供更优质的商品和服务,也能为厂商创造更多机会。另一方面是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创新在经济和贸易发展中已发挥重要作用,未来需持续深耕数字贸易、绿色贸易、服务贸易等引领发展方向的贸易领域,以实现外贸的平稳、健康、持续发展。
“下一阶段,我国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基础、以多元市场为支点、以产业出海为通道、以科技创新为引擎的外贸战略新格局,全面增强外部冲击下的抗压性与主动性,在全球经贸秩序重构中争取更大发展空间。”温彬建议。
兴旺优配-本地配资公司-国内股票配资入门-网络炒股杠杆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